首页 >  文化 >  >  正文

积柔成刚不是半柔半刚

2023-08-30 17:57:19 来源:

与松紧关系相类似的是刚柔关系。主张练拳松紧结合的人一般也主张刚柔相济地练。刚柔相济是个广泛的哲学概念,不是太极拳的专利。各种武术,许多艺术,甚至为人处事都讲刚柔相济。武术中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各种外家拳和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各种内家拳都讲刚柔相济,但谁都看得出,大家说的并不是一样的刚柔相济。所以,笼统地提倡刚柔相济的练法,模糊了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区别,不利于广大练众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松柔特色。

更严重的是,“吾辈练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将身势松得干净,如果在练功时,心中先存一个刚柔相济的思想,哪里还能将身势松得干净,而没有一点拘滞别扭之力呢?如这样刚柔相济的练法,我相信一辈子也难以将身体松纯净了”(李雅轩),一辈子也练不出真正刚柔相济的功夫来了,一辈子也尝不到松中生动的美妙滋味了。


(资料图片)

本文作者拳姿

太极拳运动处雌守柔,尚柔尚巧,主张以巧取胜,以柔克刚,借人之力,还人其身。太极拳不主张“壮欺弱,慢让快,有力打无力”,认为那“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王宗岳),是“斯技旁门”,而不是太极拳的正道。太极拳认为,松是活力之源、潇洒之态、舒畅之因、技艺之魂,主张偏沉则随,松中生动,舍己从人,随屈就伸,引进落空,“以柔软而迎坚刚,使坚刚化为乌有”。与人交手时如此,自己练套路也应设身处地坚持“柔软”原则。

太极拳也要刚,但不要钢铁性质的刚,而是要水势性质的柔中之刚。太极拳也要刚柔相济,但不要半刚半柔、半硬半软的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其形状像水一样,有时澎满,有时倾泻,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湍急的河水鼓荡奔腾”(李琏)。

学水因至柔善流而起波浪的刚柔相济,是我们练太极拳的努力方向。水是至柔之物,又是至刚之物,水的至柔至刚、形柔质刚、刚柔相济的主要表现是:重量之中生力量,放松之中生流淌;随器成形善舍己,不争不抗善容让;避高就低巧伸缩,无孔不入无不往;刀劈斧砍不破裂,坚承巨载不损伤;滴水穿石软磨硬,摧枯拉朽不可挡;百折不挠永不败,因不用力力最强;刚非柔外另一力,柔的聚积就是刚。值得我们留心借鉴的是,水即使在像山洪,如海啸,刚猛无比的时候,它仍然是水,而不是钢铁,不是坚石,没有火药的爆炸力和坚硬的锐伤力,它的每一部位都仍然是大松大柔大软,而不会丝毫变硬;它的每一涌、每一淌都是因松而动、松中生动,都是松松地顺着地势走,顺着地心引力走,从来就不会自作主张,没有丝毫要用力的思想。也正是因为它始终如一地具备着大松大软、至柔善流的流体性质,坚持着舍己从势、顺坡流行的动作方法,所以,第一,才能因松而动,松中生动,善于渗入,穿内透里,无为不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第二,才能有向低处流的共同方向,才能聚众多的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形成广大深厚的潜在力量;第三,才能使它自身的各个部位相互贯通,相互借力,形成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量;第四,才能前领后送,凭着自身的整体重量,顺着落差位移,借到更强大的地心引力,发挥出无坚不摧的威力。水本身是不会用力的,它只有重量,不用力量;水的力量来自它的自身重量和大松大软、沉着顺遂、至柔善流的性质。与水相比,我们练拳人同样有自身重量,但因为缺乏大松大软、沉着顺遂、至柔善流的体能而不能将自身重量开发成行拳的动力,不能因松而动、松中生动。这正是练太极拳强调松柔的理由。

本文作者拳姿

学水松柔是在长期的练拳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从没有到有,从微微有到明显有,从偶尔有到经常有,从局部有到全身有,今天积一点,明天再积一点,越积越柔,柔的质从不纯净到一点一点清除僵硬的杂质,逐步地变得更纯净。学水松柔要学江河湖海由无数涓涓细流汇合而成的道理,要在大格局思想的关照下从肢体的细微之处练起,使肢体骨肉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放松、散开,活跃起来。然后才聚小成大,逐渐汇集成全身的骨架松散、骨肉松碎,化固体为流体,像水那样能流动,起波浪,把骨肉肢体松化得像水那样至柔善流。学水松柔要踏踏实实、一心一意、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能想着要刚柔相济。要柔得像水一样能聚能散,开合自如了,就积柔成刚了,就刚柔相济了。

“若初练者即求柔中之刚,则是错误的。须知柔不及则刚不至”(和庆喜)。

拳势由刚变柔、由开转合时由外向内松,四肢的意气向腰腹回流,手脚逐渐柔和,就像海水退潮,回归于海中心,海岸从而平静;拳势由柔变刚、由合转开时由内向外松,腰腹意气外放,充满四肢,头部有神,脚下有根,指尖鼓胀,就像海水涨潮,淹没礁石,流向海边,浪花飞溅,拍击海岸。拳势刚柔变化,都是意气“潮落”或“潮涨”的变化所致,不是筋骨软硬变化所致。而意气的实质是松出来的感觉,是如水的至柔善流之物。

所以,太极拳的刚,不是松柔之外的其它什么东西,其本质仍然是柔。凡刚都是因柔聚集而成。刚只不过是柔劲的表现,柔性的“劲”就是太极拳的刚。无柔则无刚,小柔则小刚,大柔则大刚,极柔则极刚,有多么柔,才能有多么刚;能柔到什么纯度,也就能刚到什么强度。刚只能从柔中求,不可能用“刚”的练法练出刚来。因为在常人的意识中,一说“刚”,容易联想起“钢”,容易联想到铁石般的坚硬,就想收缩筋肌使用力气。

所以,如果提倡刚柔相济的练拳方法,就容易让人用力,就背离了“松中生动”的行拳原则,不可能练出真正属于太极拳的刚柔相济来。想要什么就直接练什么,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欲要直取的思维方式,不是太极拳阳从阴中找,阴从阳中求的逆反思维方式。没有经过反面入手、逆向折叠、迂回运化的积累过程,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标签: